English

关注“森林认证”

1999-08-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建 通讯员 刘晓 我有话说

1998年的特大水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期的不合理经营已使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森林认证,即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通俗地讲就是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对森林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评估并签发一个书面证书的过程;对以可持续方式经营从而得到了认证的森林中采伐出来的产品还可以贴上“绿色标签”。认证是一个市场经济措施,通过市场导向提高合理利用森林的意识,从而达到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国际上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讨论,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制定出一套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性原则。至今FSC已在全世界授权了6家独立的森林认证机构。目前欧洲国家,北美洲国家,南美的巴西、墨西哥和玻利维亚,非洲木材组织成员国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认证活动较为活跃;俄日等国也正在进行中。截至今年5月31日,已有30个国家共计16174349公顷森林通过了认证。事实上在80年代后期,随着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强烈要求对木材产品进行生态标签。1990年5月,国际热带组织(ITTO)所有成员国承诺,到2000年所有进入国际贸易的热带林产品都必须源自可持续经营的热带森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CPR/96/109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主任陆文明先生介绍说,虽然这个目标一时还实现不了,但从中不难看出这样一种趋势:国际贸易中的林产品必须源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

我国森林资源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经营,其结构和生态功能已受到严重破坏,去年的特大水灾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不久前在我国召开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认证国际研讨会”,就森林认证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据中国社科院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孙昌金博士介绍,我国目前正在试行的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体系尚待完善,尤其是在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激励体系方面。因此推行认证机制,使生产商迫于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对森林可持续性备加关注,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我国去年出口家具约18亿美元,大部分销往认证呼声很高的西欧和北美,不推行认证,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影响。全球12大贸易公司Kingfisher公司代表巴克里先生说,“不考虑认证将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零售商,其经营无疑会受到影响,因为他将不能获得世界上几个大公司的合同。”事实上,我国的一些木材出口企业已面临要求认证的压力。今年初,广东省一家台资企业就已申请通过了由FSC授权的美国认证体系森林保护计划(SCS)的认证。

针对认证尚未被各国完全接受,孙博解释说,这主要是人们对认证还不太了解,存在着误解。一些工业部门既担心FSC制定的标准过高,同时担心其对自己的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另有一些组织担心认证第三方的介入会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孙博士说,而事实上,认证是个非政府过程,政府只能作为参与者加入认证;而且FSC只是制定出基本原则,各地区有权利、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至于认证的费用,孙博士指出,在去年对全美90%加入了认证的公司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亩林地的认证费折合人民币才0.2元,基本可以忽略。并且,没有一家公司表示要退出认证。孙博士说:“目前许多地区的森林是用非可持续方式经营的,而改变经营方式需要巨大的投入。这才是推行森林认证的最大障碍。”

专家指出,我国实行认证确实存在着一定因难。我国地域辽阔,发展极不平衡;而且目前真正了解认证的人还不多,市场没有要求认证的压力。想一下子就全部实现认证是不现实的。我们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证。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中心张佩昌主任指出:“目前我们准备先在天然林保护区中搞试点,同时也要防止有些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压制我们。”

与会专家均表示,要作深入探讨,推动认证在中国的进一步展开。据悉,“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签和认证机制的进展以及对中国贸易和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明年即将全面展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